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科技特派员:助力地方脱贫的科技先锋军
左福元教授(右四)在试点村与村民交流
左福元教授(右四)在试点村与村民交流
李学刚(右一)对黄连进行研究分析
李学刚(右一)对黄连进行研究分析

在国内多地的超市里,市民可以买到来自重庆丰都的“恒都牛肉”。现在,恒都肉牛养殖规模已居亚洲第一,所产牛肉入选“全国五大牛肉品牌”。以“鬼城”之城闻名的丰都已经成为国家级出口牛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并助力全县2017年脱贫摘帽。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这里根本没有人养殖肉牛。这一变化都源于西南大学科技特派员的推动,让这个长江边的小城靠着牛儿走向了小康。

围绕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需求,西南大学发挥学校农科特色和综合优势,组织科技特派员1463人次,全方位为地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助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从无到有 “鬼城”变“中国肉牛之都”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三峡工程重点移民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存在山高人多地少、土地瘠薄、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如何脱贫?重庆市科技特派员、西南大学教授左福元带领的肉牛科研团队决定用牛来试一试。

当年(1998年)西南地区肉牛养殖尚未起步,也没有适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肉牛品种,团队决定先从本地黄牛改良开始。2000年,丰都还没有高速路和铁路,团队成员们只有从重庆主城坐船前去,走乡串户开展肉牛养殖与人工种植牧草技术宣传和培训,引导农民将家中本地黄牛改良为杂交肉牛。“当地农户养的是耕地的黄牛,个体小、肉少、不好吃,一头只卖的到几百元,当时我们说养肉牛能卖到三千元一头,当地农民都说我是吹牛。”西南大学教授左福元笑着说,为此他还在当地得了个“吹牛教授”的外号。

包鸾镇飞仙洞村2002年被选为南方肉牛改良科研项目试点村,引入了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等8个世界优良品种,与本地黄牛实行杂交。“开始是将信将疑地养牛,后来我们真心地感谢左教授,他不是吹牛,是真牛!”现年48岁的张升鱼说,他从贷款养3头牛开始,现在已经建起了存栏近200头的肉牛养殖场,一年收益达几十万元。

“吹牛教授”不仅没有吹牛,还把牛儿变成了“金牛”。2009年,丰都县引进了肉牛养殖和牛肉加工大型企业恒都公司,完善养殖产业链,带领全县发展肉牛产业。目前,肉牛科技团队主要成员有30余人,涵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入驻了重庆市肉牛科技专家大院,围绕肉牛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服务,攻克了品种培育、养殖、牧草种植、饲料配制、粪污处理、疾病防控等系列科技难题。历经十余年,团队筛选出适宜重庆及西南农区养殖的优良肉牛杂交组合,杂交肉牛平均胴体重达300公斤以上,比本地黄牛提高3倍以上,通过屠宰、加工等技术将每头肉牛产值提升到三万元左右,相当于本地黄牛收入的4—5倍。还为恒都公司设计规划了当时为亚洲单体最大的万头肉牛育肥养殖场,研发了一系列对标国际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了应用推广。

在科技带动下,丰都肉牛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了起来。2018年丰都肉牛产值超20亿元,全县从事肉牛产业企业34家,有肉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家。全县2018年共2.1万农户通过养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鬼城”丰都变身成为了“中国肉牛之都”。

苦黄连的新发展让百姓过上甜生活

“李教授,您帮我看一下这个花有没有什么用?”2003年,时任石柱县农委主任的吴新民拿来一支小黄花递给了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刚,这朵小黄花是黄连花。石柱县是我国黄连的原始产地,人工栽培历 史 已 经 700年,全国黄连产量石柱占了一半,不过黄连产业却一直处于低端提供原料上,如何产业升级,李学刚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了石柱。黄连花一直作为废弃物被农户弃置,李学刚决定从它入手。

李学刚经过实验分析,发现黄连除了具有之前人们发现的清热解毒药效之外,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黄连花同时也具有这些功效。为了让黄连花变废为宝,李学刚经过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黄连花营养、功能成分、药效学和安全性等评价的研究,将黄连花开发为“黄连花茶”,获得技术发明专利,并无偿提供给广大连农使用。目前,石柱连农以特色产品的形式,每年销售黄连花茶增收几百万元。

“黄连全身都是宝,如果不能通过科技提升它的价值,只是种植卖原料,只能处于产业的低端,而我想做的就是通过科技对黄连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深加工水平,做成黄连产业链。”李学刚说,自己从38岁开始对口支持石柱,16年来他往返于重庆主城与石柱700多次,已经与黄连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大化学博士毕业的他利用自己所长,将全部的心血凝聚在了黄连上。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雍黎)

西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3456次访问,全刊已有1110250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