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我校师生扶贫掠影
  担任西南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的廖和平教授长期从事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国土资源与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她带领团队走村入户,以较真碰硬的态度做好脱贫攻坚的“质检仪”和“助推器”,以砥砺奋进的精神为脱贫攻坚献言献策。团队朱老师既为人师亦为人母,家中孩童才三个月大,她带上月嫂、稚子前往扶贫一线。图为廖和平老师和三个月大的“团队最小调查员”参加广元昭化区、朝天区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

  担任西南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的廖和平教授长期从事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国土资源与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她带领团队走村入户,以较真碰硬的态度做好脱贫攻坚的“质检仪”和“助推器”,以砥砺奋进的精神为脱贫攻坚献言献策。团队朱老师既为人师亦为人母,家中孩童才三个月大,她带上月嫂、稚子前往扶贫一线。图为廖和平老师和三个月大的“团队最小调查员”参加广元昭化区、朝天区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

  80岁老人林德清是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主任,退休后的20年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及石柱、巫山、黔江甚至四川的威远、广安、长宁等25个市区县,为当地的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咨询10000余次,受益的人群多达25000余次。9月20日公布的重庆市十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中,我校林德清教授与家蚕国家重点实验室鲁成教授榜上有名。图为林德清(左一)培训现场授课。

  80岁老人林德清是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主任,退休后的20年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及石柱、巫山、黔江甚至四川的威远、广安、长宁等25个市区县,为当地的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咨询10000余次,受益的人群多达25000余次。9月20日公布的重庆市十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中,我校林德清教授与家蚕国家重点实验室鲁成教授榜上有名。图为林德清(左一)培训现场授课。

  今年暑期,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田阡教授带领“记住乡愁,脱贫攻坚”社会服务工作队赴昌宁县湾甸乡,围绕傣族历史文化开展深度挖掘、保护传承和包装策划工作,这拉开了学校帮扶昌宁县文旅产业的序幕。

  今年暑期,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田阡教授带领“记住乡愁,脱贫攻坚”社会服务工作队赴昌宁县湾甸乡,围绕傣族历史文化开展深度挖掘、保护传承和包装策划工作,这拉开了学校帮扶昌宁县文旅产业的序幕。

  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我校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张盛林(第一排居中)在云南省楚雄州魔芋产业发展测产现场会议上展示优质产品。

  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我校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张盛林(第一排居中)在云南省楚雄州魔芋产业发展测产现场会议上展示优质产品。

  今年6月,重庆市高校档案工作协作组及重庆高教学会档案专委会在西南大学档案馆举行2020“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西南大学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档案展也同时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近100幅照片记录了西南大学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等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报通讯员辑)

  今年6月,重庆市高校档案工作协作组及重庆高教学会档案专委会在西南大学档案馆举行2020“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西南大学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档案展也同时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近100幅照片记录了西南大学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等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报通讯员辑)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资’力扶贫,‘环’乡助农直播间。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7月17日晚7点,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利用该院官方QQ空间为江津区白沙镇柿子村优质农产品公益直播带货,2小时点赞量突破8.4万,销售出农产品近100件。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资’力扶贫,‘环’乡助农直播间。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7月17日晚7点,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利用该院官方QQ空间为江津区白沙镇柿子村优质农产品公益直播带货,2小时点赞量突破8.4万,销售出农产品近100件。

  6月13日晚间,一场由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举办,“决胜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的丰都特色产品“带货”直播在抖音和新重庆客户端开播。丰都县三建乡蔡森坝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主播团”之一的西南大学教师罗军在直播中热情介绍,吸引了众多观众购买。

  6月13日晚间,一场由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举办,“决胜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的丰都特色产品“带货”直播在抖音和新重庆客户端开播。丰都县三建乡蔡森坝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主播团”之一的西南大学教师罗军在直播中热情介绍,吸引了众多观众购买。

  “五一”节前几天,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的田间地头,63岁的农学与生命科学院的副教授隗溟正蹲在苗床边向稻农们讲解有机水稻育秧技术。自2016年11月以来,他就被学校派驻石柱县,推广有机水稻种植。“有人说我‘土’,其实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土人。”他说。扎根农村,把初心写在希望的田野上,闻稻花四溢的芳香,看金黄起伏的稻浪,助农民增收致富,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五一”节前几天,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的田间地头,63岁的农学与生命科学院的副教授隗溟正蹲在苗床边向稻农们讲解有机水稻育秧技术。自2016年11月以来,他就被学校派驻石柱县,推广有机水稻种植。“有人说我‘土’,其实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土人。”他说。扎根农村,把初心写在希望的田野上,闻稻花四溢的芳香,看金黄起伏的稻浪,助农民增收致富,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西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3457次访问,全刊已有1110263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