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学意蕴
作者:王梦蝶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相较于西方以资本和利润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资本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明晰且牢固地确立了人在现代化道路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将“满足人民的需要”“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底色和目标,不仅推动了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建立了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而且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关系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内具丰富的人学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体现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先进的物质文明。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建设坚持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需求、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了人的物质需求和物质存在。不同于西方“单一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结合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意在通过中国精神的构建提升现代人的道德素质、满足人的精神追求。在对物质需求具备极大自由的现代性条件下,人的现实基础得以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以生产力相维系。重要的是,现代人对精神的向往和对超越的渴望成为促进彼此间交流的关键力量,人的精神性存在得以表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蕴含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承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实上,人民的实践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依靠人民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积极运用人民的实践力量,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实践的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体现了人民主体性和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因此,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以实践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不懈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深刻彰显人的自由性和全面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认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归。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充分展现、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彰显为要求的内涵式发展。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到,人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强调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的“超越的趋向”,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作重要任务和归宿,充分体现了人的传统性、片面性不断削弱和自由性、全面性不断递增的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这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根本指向在于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代新征程已开启,我们只有继续坚持以人民的发展为中心和根本遵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作为保障,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无愧担当、不负梦想、勇毅前行,争做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1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2021PY82阶段性成果)

西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88次访问,全刊已有11102909次访问